Skip to 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 Full Site Menu Skip to main content
2019年10月3日

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的不同观点

距离特朗普总统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两国仍然尚未达成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于两国和解的不明朗前景,关于两国经济脱钩的传闻甚嚣尘上。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2019-2020年的美中学生交流小组成员于2019年9月28日至10月3日于华盛顿特区举行了首次会议,通过与同龄人和顶尖学者及政界领袖的讨论学习实践中美双边关系。

2019-2020 美中交流学生小组
2019-2020 美中交流学生小组

围绕“压力下的世界秩序”的主题,来自中美顶尖学府的12名本科生进行了包括贸易、科技、安全、人权和区域对话等议题的讨论。他们与来自美国国务院、中国大使馆等政府机构及包括布鲁金斯学会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在内的智库及利益团体的高级官员和顾问会面。学生们还讨论了各自文化的核心价值,并就如何应对中美两国所面临的最棘手问题进行了辩论。

中国在世界舞台的目标

访问期间,学生们通过两次重要的会议加深了他们对中方立场的认识。一次是与北京大学王缉思教授的会面。在这次会议中,王教授与学生们讨论了中国在国内外事务上的重心和目标。王教授指出,中国非常关心维护国内外的和平与发展。他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呼吁大家对中美竞争的实质及两国如何在不将各自的价值观强加给对方的前提下相处进行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学生袁钟铭谈道:

我认为,对于中美两国而言,深刻理解和关注彼此发展重点的转变非常重要,这些转变可以解释两国各自在贸易战等特定问题上的行动和举措。这种从对方角度着想的方法听起来容易,但是当涉及到更复杂的问题时,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可能会非常困难。

在另一次与中国驻美大使馆李克新公使的会议中,同学们有机会就中国在全球背景下的发展意图提出更多问题。关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李公使对学生说:“在政治层面,中国将永远是第三世界的一部分;而在经济层面,中国经济过于多元化,很难简单将其归于某一类别。”这些对话使得学生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有了更深的思考。

学生交流小组成员与中国驻美大使馆李克新公使
学生交流小组成员与中国驻美大使馆李克新公使

美国不断增加的担心

在华盛顿期间,学生有机会与多位中美问题专家进行会谈,以更好地了解美方对于当前中美关系的观点。

在与美国国务院中国和蒙古事务办公室主任华自强(Rick Waters)的会谈中,讨论的话题转移到了增加两国竞争以及增加竞争为什么不完全等同于抑制中国崛起上。学生们还与布鲁金斯学会的Michael O'Hanlon一起探讨了美国的安全政策。O'Hanlon建议美国应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避免因在小问题上进行竞争而将美国拖入大规模军事冲突。

最后,在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Craig Allen的讨论中,Allen提到,自2009年以来,中美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美方看来,这种转变只会因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及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逐渐增强的影响而更加恶化。这种影响包括军民融合的兴起和中国情报法的日益严苛。当被问及中美是否应分道扬镳时,Allen指出,两国大规模脱钩可能导致“囚徒困境”。即便中美决定终止合作也应在保证其影响不超过国家安全允许的极小范围。

下一代正在寻求他们的声音

小组讨论期间,学生们与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执行主任韦德宁教授一起探讨他们在会议中学到的东西,并且分享他们对于中美关键问题的看法。他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在各自的小组分别确定美国和中国的全球安全目标。学生们对核威慑的持续意义、全球国际秩序的潜在变化以及中美双方继续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了思考。

在对美中经济关系剧变进行思考时,学生们观看了近期发行的Netflix纪录片《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帮助学生及时了解了中美商业利益的交叉点,开启了交流小组内部关于两国之间深刻价值观差异的对话,以及价值观的冲突是否不可避免。

尽管小组成员的意见存在分歧,而且他们在华盛顿到访的各位专家和官员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学生们最终还是求同存异,保持着友好的氛围和对另一方观点的理解。乔治城大学学生John Rindone谈到:“我明白了中美关系中几乎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在小组的对话中,即使是在讨论中美关系中存在很大分歧的问题时,我和来自中国或美国的同龄人都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此外,我非常荣幸能与在中美关系领域的顶尖学者和官员接触,并观察我的中国朋友对上述人士的不同意见有何反应。最后,文化差异对人们——即使是项目成员这样出色和阅历丰富的学生们——在政治和国际事务等方面不同观点的塑造使我深受震撼。”

学员们将在2020年春季在北京再次会晤。在此之前,请关注他们的博客,以详细了解他们对美中关系现状的经验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