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的早期接触
Billy Pizer | 2018年2月12日
我觉得取得的成就其实也是举世瞩目和共睹的。2015年底巴黎协定缔结成功,主要还是中国和美国在背后力推。中美双方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同时拿出了最大限度的让步,才能够促成巴黎协定最终的缔约成功。这是我们能看得到的。另外,那些不能被看得到的,但是确实能够被感受到的,就是气候变化对全球环境、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影响。不管是在中国普通民众的心中,还是在美国普通民众的心中,都和前些年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应对这种变化,去减缓这种变化,去把这些不利的因素尽可能的消除掉,担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我觉得这个理念、观念在中国人、美国人心里发生了改变。 所以,在推动气候变化中美合作中,不仅仅有国际性的具有约束力的条约的诞生——这是气候变化领域最新的全球性的合作纲领文件,还有媒体和政府政策的宣传和带动。整个这个过程都是非常好的,让国家和人民都认识到气候变化的危害,认识到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我觉得这是一个更重要的更有意义的一个进步。未来,虽然美国政府现在退出了巴黎协定,但退出周期比较长,收到退出通知一年后才能生效,对待气候变化的观点在美国国内还是会有所变化的。州政府、企业、实业界的人还是对气候变化持非常支持的态度。中国这边也一样,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气候变化的进度,尽快达到峰值,进行清洁能源的推广和使用,保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在19大报告里有所体现的。中国政府的意愿和决心是没有变的,甚至可以说是更强烈了。而在美国这边,我相信民间、实业界和地方政府的力量都是不可忽视的,且确实能起到很大作用的。
郝敏是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党政副主任。她 是中美全球议题对话项目气候变化研究小组的成员。
Billy Pizer | 2018年2月12日
Zhang Xiliang | 2018年2月12日
Melanie Hart | 2018年2月9日
齐绍洲 | 2018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