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全球卫生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汇集美中两国专家,围绕疾病大流行的准备、人员跨国流动及其给国家卫生系统带来的挑战等方面展开对话与研究 。研究小组由乔治城大学的Jennifer Huang Bouey博士与清华大学的程峰博士共同召集,将分别在几个学期中举行系列会议。会议将在华盛顿与北京两地轮流举办。
对话旨在探讨确定共同关心的议题,发展探索共同研究议程来辅助制定更好的政策,并在双边及多边背景下推进务实合作。每次会议将包括研究小组的闭门会议以及与华盛顿、北京两地的政府官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展开的政策咨询。本网站将对研究小组的文稿和同行评审的研究进行专题展示。
2016年5月2-3日在乔治城大学举办了美中对话项目就全球卫生问题的初步对话,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研究小组。小组的第一次会议将于2016年秋季在清华大学进行。
研究小组简历
Jennifer Huang Bouey, 乔治城大学(召集人)
Jennifer Huang Bouey博士是乔治城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国际卫生系流行病学副教授 。她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影响移民、外来移民及边缘化人口健康的行为与社会因素。
- 著有六十多篇学术文章,主题涵盖了中缅边界弱势妇女的艾滋病风险、上海农民工的行为风险模式、以及在美亚洲移民的健康风险。
- 获得了包括Susan Mayer教授奖、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华盛顿特区艾滋病研究中心、美国卫生资源与服务管理局妇幼卫生所等多个基金项目与组织机构的资助。
程峰,清华大学(共同召集人)
程峰是清华大学教授、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全球卫生项目主任。他目前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中国的卫生发展援助及其在改善全球公共卫生方面的作用。
- 任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委员、中国南南卫生合作研究联盟秘书长。
- 独著或合著学术论文70篇、著作24部。拥有在14个国家多年工作经历。
郝元涛,中山大学
郝元涛是中山大学的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生物统计学教授。郝博士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的评估、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以及公共卫生教育与改革等。
- 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研究中心主任。
- 获得多项研究基金资助,其中包括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两项资助,支持对生活质量与影响手足口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
- 进行国家科技重点项目研究,“广东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Rebecca Katz,乔治城大学
Rebecca Katz是乔治城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国际卫生系副教授。她的研究专注在于全球卫生科学与卫生安全。作为一名流行病学、人口学、全球卫生与公共政策领域的专家,Katz博士是美国国务院的咨询顾问。
- 2007年,她获得了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重大奖项,从事国际法与公共卫生准备的比较研究。
- 独著或合著出版物13项,著作发表于《全球卫生治理》、《美国灾害医疗杂志》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杂志。
Michael Stoto,乔治城大学
Michael Stoto是乔治城大学卫生系统管理与人口卫生系教授。他的研究涵盖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论、有效性比较研究分析方法、社区卫生评价、评估方法以及性能测试等领域。
- 曾任兰德公司高级统计学家、国内与国际卫生安全中心公共卫生副主任。
- 现主持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人口健康方向的一个技术专家组。
- 著有100多项同行评审的论文、书籍与报告。
张林琦,清华大学
张林琦是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教授,艾滋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他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艾滋病病原体起源与传播,主要针对艾滋病病毒进展与治疗过程。
- 获中国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受中国科学技术部支持,是艾滋病病原体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人。
- 获政府资助,开展研发艾滋病病毒、H5N1以及H1N1疫苗的重点项目。
Elanah Uretsky,乔治华盛顿大学
Elanah Uretsky是乔治华盛顿大学全球卫生及国际事务助理教授兼文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双学位项目主管。她是一位医学人类学家,兴趣在于研究中国性别、性、治理以及疾病之间的关系。
- 针对中国的艾滋病流行进行广泛的人种学研究,其中包括最近出版的《职业病:毛泽东时期后中国的性、商业与艾滋病毒》。
- 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公共知识分子项目成员。
- 任北京纪安德咨询中心董事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