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 Full Site Menu Skip to main content
2021年1月29日

未见的中国:解决新时代的问题

活动系列: 其他项目活动

Showing the China, Unseen: Solving Problems in the New Era Video

关于“中国”的许多讨论实际上是关于共产党的,但政府和人民却不完全相同。 关于中国人民生活状态及他们解决这个新时代挑战方式的对话非常少。 五位作者正在撰写一部专著,为人们了解现今中国人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解决困境的独特方法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

在过去的几年中,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变成了警觉,因为后者已从孤立的神秘过渡为巨大的威胁。 在有关中国如何处理未来国际事务的辩论中缺失了有关中国人民的讨论。中国有近14亿人口,而他们都不尽相同。 除了民族不同之外,人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面临的问题与政府所关心的问题的差异。实际上,中国人民有解决他们那些被忽视的、看不到的及未被注意到的问题的有趣方式。

人们如何应对死亡? 贫富差距增大的后果是什么?人们对同性恋及性取向的观点是什么? 关于医学实践紧张的代际关系呢? 为什么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人们对心理学越来越感兴趣? 他们对新冠疫情有哪些体验和感想? 他们对在香港和新疆的问题有什么看法? 他们对例如吸毒和无家可归等社会问题有何感想? 中国人民面临着与世界其他国家类似的问题,但有些人正在以独特的方式应对时代的挑战。

中国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但中国远远不止于他们所看到的。 本次线上活动,五位作者将带我们了解媒体及他们所关注的政治话题之外的中国人民。

嘉宾

Becky Yang Hsu, 乔治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并同时参与了乔治城大学亚洲研究项目、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以及研究生院的健康与公共利益研究生项目。她的研究方向为宗教中的文化与社会学,并着眼于道德决定和人格。合著《中国人对幸福的追求: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期望和道德压力》(2019),并著有《一起借贷:小额信贷与培养社会纽带》(2017)。她是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文化与社会研究小组的召集人。

Teresa Kuan, 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她对心理学思想和实践的社会生活感兴趣,因此进行了关于中国大陆的流行育儿建议和家庭心理治疗发展的研究项目。 她的工作旨在促进人类学方法的发展,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学,她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运气”,尤其是责任的分配。 她是《爱的不确定性:当代中国育儿学的政治与道德》(2015年)的作者,也是《文化、医学和精神病学》杂志特刊 “道德(及其他)实验室” 的共同作者之一(2017年)。 她是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文化与社会研究小组的召集人。

Richard Madsen,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社会学系的杰出教授、全球政策及策略研究生院的兼职教授、以及加州大学-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他正在撰写一本关于中国的幸福的著作。​Madsen教授与Robert Bellah共同撰写了获奖著作《良性社会与良知》。 他的其他著作包括《一个中国村庄的道德与权力》(1984)、《中国天主教的悲剧与新兴公民社会中的希望》(1998)、《民主的佛法:台湾的宗教复兴与政治发展》(加州大学出版社,2007)等。他是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文化与社会研究小组的成员。

Gonçalo Santos,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生命科学系人类学助理教授、科英布拉大学人类学和健康研究中心正式成员。 他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Max Planck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和香港大学等学术机构任职。 他是《今日中国乡村生活》(即将出版)的作者,也是《转型父权制》(2017年)的编辑之一。 他是国际科学研究网络Sci-Tech Asia的创始人和总负责人,以促进亚洲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 他是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文化与社会研究小组的成员。

阎云翔,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教授。解读在飞速变化的世界中普通人的道德经历是他在过去20多年的人类学研究中的主题。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家庭与亲缘关系、经济人类学、社会变化与发展,文化全球化、以及个人与社会间的关系。著有《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96);《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3);《中国社会的个人化》(Berg, 2009),并于2010年获得古根海姆奖。他是乔治城大学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文化与社会研究小组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