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美中全球议题对话项目 Full Site Menu Skip to main content
2019年8月26日

2018-2019美中学生交流小组成员于非常时期访问北京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这本应是值得庆祝的历史时刻,但两国关系却经受着贸易战的影响和经济摩擦的威胁。

学员访问中国外交部
学员访问中国外交部

在两国关系紧张和双方言论锋芒日益尖锐的背景下,“第三届中美学生交流小组北京会议”于2019年5月30日至6月2日举行。此项活动由来自中美顶尖大学的十二名本科学生组成,中美学员各六名。由美中全球对话项目执行主任韦德宁教授(Dennis Wilder)领队,学员们拜访了中美高级官员、商界精英、学者及媒体代表,听取了他们就两国关系发表的看法。随后的两天里,学员们交流并分享了彼此在中美历史关键时期的思考和感受。

没有简单的答案

北京会议的第一天,学员们在对中国外交部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访问中听取了中美双方高级官员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立场。随后,学员们参观了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并且拜访了中心主任韩磊(Paul Haenle)。学员们讨论了一系列有关中美在全球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议题,包括两国所面临的责任、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中国的经济改革、如何处理好两国竞争共赢的关系等。

第二天,学员们与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会面。傅莹女士与学员们交流了自己对目前中美关系的看法,并为有志于从事外交事业的同学提出了建议。许多学员都认为,和傅莹女士的会谈是他们此次北京之行中最难忘的经历。

“在回答我关于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的提问时,傅莹女士承认在现阶段中美关系可能不会有很大的提升,” 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员Jozanne Murphy说,“傅莹女士指出,如果美国继续将中国视作敌人,那么‘修昔底德陷阱’的结局将不可避免。尽管傅莹女士认为中美关系在短期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但她仍然睿智地认为,年轻一代会是中美关系缓和的希望。”

当天下午,学员们与中国美国商会会长毕万伦(Alan Beebe)会面,了解美国商界对于两国贸易摩擦的看法。学员们随后还与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记者田薇和彭博社北京分社社长彼得·马丁(Peter Martin)畅谈。在深入了解了马丁先生在中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工作的经历后,就读于乔治城大学的学员Andrea Su评论说

“在同一天内听到中国政要对于新疆政策的解释和实地探访过新疆‘再教育营’的西方记者的讲述,这种经历令我深受震动。”

会谈结束后学员们的内部讨论
会谈结束后学员们的内部讨论

乐观的一代

会议的最后两天,学员们回顾了他们对中美关系的期望和愿景。项目执行主任韦德宁教授将学员分成两组来定义并比较他们这代人的价值观。来自清华大学的樊畅在谈及此次分组讨论时说道

“在北京会议的第三天,我们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讨论我们这一代所拥有的特质和承受的固有成见,这使我们理解了中美两国学生的不同视角,以及这些观点是如何形成的。我曾经参与过无数关于中美两国关系的讨论,但乔治城中美学生对话是最开诚布公、话题最广泛的一次。”

学生们还就人工智能技术对中美关系在未来的影响进行了辩论。行程结束时,学生们与美中学生交流小组往届学员和在京乔治城校友聚会。在分享自己经验的同时,学生们也建立了更多的联系。当被要求回顾自己的经历时,来自清华大学的学员徐啸谷说

“我在这里遇到的伙伴聪明、热情又富有激情。他们渴望分享自己的个人观点、有时为自己的立场进行辩护。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目前我们存在一些分歧,但只有通过丰富思想交流,我们才能建立两国之间的信任并消除误解。”

查看更多小组成员关于这次北京会议的感想.